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20-2021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麦茬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于2020-2021年开展了长江中下游稻区麦茬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宽仁优1127、和丰优6553和科香2优168产量及综合表现突出,建议参加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为其未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示范推广种植作准备。
作者
范凌
马晓春
张俊江
高前宝
机构地区
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9期58-63,164,共7页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产量
生育期
农艺性状
抗性
米质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卢林,孙成效,朱智伟,于永红.
我国稻米品质标准及检测技术创新概述[J]
.中国稻米,2022,28(1):1-6.
被引量:8
2
马晓春,章忠贵,范凌,张俊江,高前宝.
2008—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分析[J]
.中国稻米,2021,27(1):104-108.
被引量:15
3
李再强,王中海,吴洋,关健,常剑渊,马学军,张兵.
岳优9113麦后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5,30(2):36-37.
被引量:7
4
马春林,马晓春,张俊江,高前宝.
2018—2019年安徽省中籼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21(7):29-32.
被引量:7
5
范凌,马晓春,张俊江,高前宝.
2017-2019年安徽省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31-35.
被引量:5
6
马晓春,张俊江,范凌,高前宝.
长江上游稻区中籼水稻新品种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21(6):83-88.
被引量:4
7
马晓春,张俊江,范凌,高前宝.
长江中下游稻区麦茬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
.中国种业,2021(4):66-71.
被引量:5
8
黄国勤,孙丹平.
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35-43.
被引量:20
9
石全红,刘建刚,陈阜,褚庆全.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及分布特征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33-39.
被引量:22
10
杨秉臻,金涛,陆建飞.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20年水稻生产与优势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9):62-67.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44
1
杜雪树,李进波,夏明元,戚华雄.
稻米蛋白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20(S01):44-46.
被引量:5
2
陈惠哲,朱德峰,杨仕华,张玉屏,林贤青.
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差异及增产潜力[J]
.中国稻米,2004,10(4):9-10.
被引量:30
3
胡瑞法,MengErikaCH,张世煌,石晓华.
采用参与式方法评估中国玉米研究的优先序[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6):781-787.
被引量:67
4
刘巽浩.
论我国耕作制度的发展方向[J]
.农业技术经济,1983(8):4-7.
被引量:1
5
Chen, ShaoYong,Shi, YuanYuan,Guo, YuZhen,Zheng, YanXiang.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over a recent 46 year period[J]
.Journal of Arid Land,2010,2(2):87-97.
被引量:24
6
高应波,柳钦火,李静,杨乐.
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特征时相识别的多熟制耕地提取新方法[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15,30(3):431-438.
被引量:12
7
王宏志,何三林,马清欣.
基于比较优势度的湖北省水稻生产优化布局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1):31-33.
被引量:4
8
潘天红,陈山,赵德安.
电子鼻技术在谷物霉变识别中的应用[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5(3):51-52.
被引量:49
9
陆序春,刘振之.
玉米间套花生的节水增产效果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5(2):27-29.
被引量:7
10
雍太文,杨文钰,任万军,李兴佐.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栽培技术要点[J]
.四川农业科技,2005(5):11-1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85
1
刘建刚,王宏,石全红,陶婷婷,陈阜,褚庆全.
基于田块尺度的小麦产量差及生产限制因素解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2):42-47.
被引量:18
2
方伟,林伟君,万忠.
稻米市场价格波动是否存在异常性的经济学评判——基于X-12和H-P方法调整与测算[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2):211-219.
被引量:6
3
李勇,杨晓光,叶清,陈阜.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Ⅸ.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双季稻高低温灾害风险及其产量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9):3997-4006.
被引量:46
4
王保,黄思先,孙卫国.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51.
被引量:13
5
YE Qing,YANG Xiao-guang,LIU Zhi-juan,DAI Shu-wei,LI Yong,XIE Wen-juan,CHEN Fu.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lanting Boundary and Potential Yield for Different Rice Cropping Systems in Southern China[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13(7):1546-1554.
被引量:6
6
张耀耀,刘建刚,杨萌,褚庆全.
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2015,5(1):119-123.
被引量:13
7
李晓云,黄玛兰,曾琳琳,张安录.
长江中游地区粮食增长的结构变动分析——基于Shift-Share模型的分析验证[J]
.农业技术经济,2016(8):85-93.
被引量:8
8
黄少辉,杨云马,刘克桐,孙彦铭,贾良良.
河北夏玉米产量潜力、产量差与氮肥效率差分析[J]
.玉米科学,2016,24(5):123-127.
被引量:8
9
聂江文,杨梅,熊勤学,刘章勇,田小海,朱波.
基于DSSAT模型模拟高低温灾害对荆州市中稻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39(2):223-229.
被引量:6
10
马芙蓉,张建华,王云美.
德宏州1年3熟制高效栽培模式[J]
.云南农业科技,2017(3):38-40.
同被引文献
9
1
周继永,梅金安,翟中兵,梅少华,刘茂春,张从德.
22个优质稻新品种在武穴市作中稻栽培的结果及评价[J]
.基层农技推广,2022(5):4-7.
被引量:3
2
陈砚涛,霍延风.
安徽省江淮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190-194.
被引量:6
3
习敏,季雅岚,吴文革,许有尊,孙雪原,周永进.
水稻食味品质形成影响因素研究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2):159-164.
被引量:27
4
王丹英,徐春梅,褚光,陈松,刘元辉,陈里鹏,章秀福.
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的冲突与协调[J]
.中国稻米,2021,27(4):58-62.
被引量:18
5
肖本泽,南波,张方玉.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试验品种的耐热性鉴定[J]
.中国稻米,2022,28(6):21-26.
被引量:7
6
尤翠翠,贺一哲,徐鹏,黄亚茹,王辉,何海兵,柯健,武立权.
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伤害效应及其防御对策[J]
.浙江农业学报,2023,35(1):10-22.
被引量:11
7
徐鹏,贺一哲,尤翠翠,黄亚茹,何海兵,柯健,武立权.
高温胁迫导致水稻颖花败育的机理及其防御措施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学报,2023,39(1):255-265.
被引量:7
8
郭劲松,赵德明,梁富强,温毅.
极端高温天气对宜宾市水稻结实情况的影响[J]
.四川农业科技,2023(2):45-47.
被引量:2
9
曾文伟,罗华,石小江,贺淼尧,刘燕,谢俊平,易镇邪.
我国常规稻发展现状与优势分析[J]
.作物研究,2023,37(2):167-16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张亚萍,张长海,黄海珍,汪祚升,汪向东.
优质常规籼稻种植表现及抽穗期对天气的适应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24,52(14):21-24.
1
陈莉.
丝香一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广东蚕业,2022,56(2):76-78.
2
阳永建,袁洁,陶湘林,何艳,唐汉军.
苦瓜功能稻米的淀粉理化特性分析[J]
.食品与机械,2021,37(5):10-14.
3
郭恋华.
优质水稻新品种三澳占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2021(24):7-8.
4
周雷,李二敬,徐华山,陈志军,杨国才,刘凯,游艾青.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优质籼稻粒形相关基因的基因型[J]
.分子植物育种,2022,20(7):2326-2334.
被引量:1
5
陶银.
芜湖市湾沚区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栽培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22(17):57-60.
被引量:1
6
马德华.
坚持水稻自主创新助力实现中国现代种业振兴[J]
.农村工作通讯,2022(16):52-53.
被引量:1
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0).
8
黄星星,段佑长,白亮.
长沙举办品牌故事会[J]
.中国质量万里行,2022(6):64-64.
9
周铃,刘冬梅.
血清G-17、PG与Hp联合检测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15):153-156.
被引量:2
10
黄世勇.
野香优莉丝在武夷山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22,40(3):49-51.
被引量:1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