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被引量:1

Individuality,Inspiration and Experience:A Study of Personal Narratives in Minzu Museums Built by Individual Families in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十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旅游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民族地区逐渐兴起由家庭组建的民族博物馆。与传统民族博物馆的叙事不同,民族博物馆的“家庭模式”逐渐萌发出多元主体的“个人叙事”。这些“个人叙事”既超出传统的“国家叙事”和“族群叙事”,又与“国家叙事”和“族群叙事”交织、共融。一方面,博物馆创办者或展品制作者,以展示个人经历和艺术化生活的方式呈现“个性”和“灵感”,进而塑造了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和个人的独特价值,创设了人际的深度对话;另一方面,多元主体通过呈现围绕文化遗产展开的交互“体验”,梳理博物馆创办者及其亲属、社区成员、游客、族群、国家等“参与者”的关系和责任,构造了文化遗产的情感价值和“参与者”的公共价值。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实质上是当代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塑造的“神话”:赋予个人生活以意义感和目标感,并在“延续”和“共享”文化的神圣意义下创造情感连接、社会联结乃至人类与自然的融合。
作者 王琴 WANG Qin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9,78,共10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项目编号:16JJD85001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62

  • 1覃乃昌.“那”文化圈论[J].广西民族研究,1999(4):40-47. 被引量:58
  • 2杨志刚.中心与边缘:中国博物馆文化一瞥[J].粤海风,2002,0(6):30-32. 被引量:2
  • 3蒋廷瑜.铜鼓是东盟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111-118. 被引量:18
  • 4.《中国大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9页.
  • 5E.scheicher.Die Kuast und Wunderkammer der Habsburger, Vienna: Mot den Edition, 1979,p.36ff.
  • 6F. Yeats, The Art of Memor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66.pp.166-171.
  • 7M. Foucault,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72,pp.21;44;180.
  • 8M. Foucault, The Order of Things, London: Routlege,1970,p.52.
  • 9M. Hunter,“The Cabinet Institutionalized: The Royal Society's Repository'and Its Background”,in O. Impey and A. MacGregor, eds, The Origins of Museums,Oxford, UK: Clarendon Press,1985,p.166.
  • 10Martin Prosler,“Museum and Globalization”,in Sharon Macdonald and Gordon Fyfe,eds,Theorizing Museums,Oxford:Blackwell,1996,PP.22,22,22,24,25,31.

共引文献8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