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冠状动脉生理学功能评估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9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ssessment techniqu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39万人,2021年近100万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冠心病对人类健康威胁的不断升级,精准诊断冠脉病变愈发重要。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2014年欧洲大型临床研究[2]显示:基于CAG的解剖学评估方法存在近1/3的误诊、漏诊。此外,临床上冠脉临界病变(狭窄50%~70%)是否需要置入支架,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判断依据。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不足,多种无创和有创的检测手段应运而生,如CT冠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微血管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及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等。这些新诊断方法的诞生提示目前临床实践已非简单地针对血管解剖结构评价病变程度,或透过各种所见即所得的检查结果做出直观的诊断及处置,而是已进入以各种冠脉功能学指标为标志的生理学评估时代。冠脉生理学或功能学评估可在既有解剖学评估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评价冠脉病变是否导致心肌缺血及其严重程度,进而做出更精准的诊疗决策并改善预后。
作者 蔡炜 陈恩 范林 李烈友 罗育坤 陈良龙 CAI Wei;CHEN En;FAN Lin
出处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291-297,共7页 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5

共引文献3104

同被引文献127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