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东晋时期佛教融入中国社会,沙门礼敬王者论争先后两次爆发。按照原有理解,论争被视作中国儒家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的一次交锋。但如果重新审视两次论争情况却并非如此。首先,在玄风大畅的文化背景下,第一次论争的庾冰与何充等人共享了“自然——名教”的话语结构。这种话语结构以“礼敬”为中介,进入国家治理层面。双方的矛盾仅是治理手段的不同。其次,延续这种话语结构,第二次论争的桓玄与王谧等人在君王神圣性与敬的表达方式两个问题上形成了玄学化的共识。论争在玄佛合流的语境下进行。最后,慧远为了与奉佛士大夫群体对话,以玄学作为主要话语,将佛教报应说与之统一,并最终落脚在中国传统的形神观。这也是佛教融入中国主流社会文化的缩影。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5-71,共7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17ZDA23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