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进入“前线”的方式:基于高敏夫《战地日记》的观察(1938-1939)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38-1939年间,时任延安“抗战文艺工作团”第二组组长的高敏夫,前往华北敌后进行了为期八个月的访问。在如今的文学史中,“高敏夫”仍然是一个有待被发现的“空白”,其人并不彰显,其事亦不受关注。然而,若是着眼于“抗战初期”的历史情境及文艺风尚,其战地经验或将显现出作为“个例”的意义:在华北敌后文艺的早期构造中,诸如高敏夫一类的外来人士不仅提供了全国性的文化信息与知识资源,同时也部分地践行了“鼓动地方”的命题。由是观之,这批工作团成员如何在前线筑造有效的“交互作用”,进而将作为节点的地方“链接”起来,就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以高敏夫的《战地日记》为核心文本,侧重考察其诗歌传播与地方交际,从而展现彼时彼地前线文人的诗学路径与行动策略。
作者 马娇娇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1-246,共16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的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9

  • 1王奇生.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J].近代史研究,2007(1):21-40. 被引量:145
  • 2.《华侨、难民两工厂拟发展纺妇两千人》[N].《解放日报》,1943年3月1日.
  • 3.《毛泽东文艺论集》[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50页.
  • 4凯丰:《关于文艺工作者下乡的问题--在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日报》1943年3月28日.
  • 5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l-1948.3)》,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430页.
  • 6《延安大学慨括》,延安大学教育处编印,1944年油印单行本,延安革命纪念馆.
  • 7《统一战线同时是艺术的指导方向》,《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 8《关于延安对文化人的工作经验介绍》,《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杜1990年版,第449-450页.
  • 9《毛泽东文艺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65页.
  • 10雷加:《四十年代初延安文艺活动》(一),《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2期.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