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再论书法艺术通感与文学表达(一)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研究书法艺术通感,旨在为传统书法审美与批评表达的渠道揭示原理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成因,探讨古人见解之所以然.笔势是成就作品美感与风格样态的基本来源,每一个精微而特出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引发艺术通感的起点.艺术通感之所以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在其书面表达中的文学修辞与意象传神之间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既有先天的造字理论和从文字观到书法观的成功转移,也有后天的文化观念与人的社会存在及认知方式.以人心对应天地之心,以人情推拟物情,从媲美万物到审美对象人格化,为书法构筑起一个广阔的文化生态环境.同时,从『易文化』和道家、儒家思想中衍生出来的关于书法的哲理化阐释、道德与伦理教化标准的介入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观,也必须依靠艺术通感来表达,以引起文化群体的共鸣,使个人的见解转化为社会通识,实现功用的最大化.书法艺术通感的建立,需要借助语言叙事来证明,通过美文手段来实现.在此基础上,使艺术通感进入人的性情、心意乃至于整个精神世界,揆其终始,莫不有其文学的本源.在艺术通感与文学表达之间,想象不可或缺.以艺术通感为基础的想象与表达是多元的,而自适通变则一.古人的想象能力之强,在于从小学诗文教育与创作实践始,毕生戮力以之,庞大的国学知识储备也足资取用.正是这种文化生态,化育出书法审美与批评表达的文学样式,成为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
作者 丛文俊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8-166,共9页 Chinese Calligraph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