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管弦乐《牧神午后》看德彪西配器写作特点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德彪西——为我们熟知的“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出生于19世纪,同时也是杰出的音乐评论家、作曲家。管弦乐《牧神午后》的创作,标志着德彪西印象派音乐风格走向成熟,开启了二十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的新篇章,使人们初次接受到了不一样的音乐的美。本文从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特点出发,重点分析《牧神午后》的乐队配器法,从中总结出德彪西配器写作特点。
作者 何娇娇
机构地区 淮北师范大学
出处 《黄河之声》 2022年第14期65-67,共3页 Song of The Yellow Riv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三)[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4):44-53. 被引量:19
  • 2王宁.德彪西管弦乐曲的配器技术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1):27-34. 被引量:14
  • 3刘霖.德彪西管弦乐作品中的光和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1):17-24. 被引量:9
  •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 5[英]保罗·霍尔姆斯.德彪西[M].杨敦惠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 6[法]德彪西.前奏曲《牧神午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 7Standy Sadi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4.
  • 8[美]瓦·辟斯顿.配器法[M]敦行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 9[英]戴维·考克斯.德彪西的管弦乐曲[M]廖叔同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 10[英]戴里克·柯克.音乐语言[M].茅于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