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天”、“人”之辨--荀子與莊子的“天人觀”之比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荀子對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的批判既呈現出了荀學的基本旨歸,也凸顯出了莊學的理論特質。面對深奥、博大之“天”,荀子認爲“人”應“不求知天”,不做任何宇宙論玄想,不染絲毫存有性執念,而僅從物質與自然的角度去審視之;作爲“能群”之“類存在”的“人”應全心全力地董理天地萬物、製作禮義倫制,“君子”或“聖人”即其理想人格。在與“道”的理論鏈接中,莊子之“天”具有濃郁的存在本源、價值本體之意味;在“照之於天”的存在視域中,莊子的理想人格是“自事其心”之“畸人”、“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之“真人”。最終,莊子之“天”與“人”之間呈現出的是“不相勝”而相互通達的關係,“人”祈向着“天”,“天”成就着“人”,此爲其終點處的“天人合一”。相較之下,荀子的“天人之分”則因無視“天”之超越之旨而顯其“不見本源”之弊。
作者 王玉彬
出处 《道家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351-372,共22页
基金 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莊子·齊物論》研究”(20FZB045)的階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88、324页.
  • 2王天海.《荀子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884页.
  • 3史绳祖.《学斋占毕》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8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4页上.
  • 4徐复观.《苟子性恶论中的问题》,载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上海,三联书店,2001,第225页.
  • 5裘锡圭.《纠正我在郭店(老子)简释读中的一个错误》,见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第27-28页.
  • 6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8,第459页.
  • 7林希逸著,周启成校注.《庄子庸斋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7,第368页.
  • 8王雱.《南华真经新传》卷十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5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96页下,1997.
  • 9蔡仁厚.《孔孟苟哲学》,台北,学生书局,1985,第388页.
  • 10.《孟子·告子上》[M].,..

共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