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批评当时的纸币制度和纸币流通中的问题时,南宋议论者常选择、删削乃至虚构北宋交子的形象,将其塑造成纸币制度的理想模型。在他们的设想中,作为理想模型的北宋交子,拥有充足并能够即时兑现的现钱作为本钱。但这些议论或将制度规定同时视为交子的真实流通状况,或只谈制度设计并有意忽视交子流通中的弊病,使得作为理想模型的北宋交子形象与真实的北宋交子相去甚远。而在现钱铸造不足的情况下,南宋朝廷将茶、盐等专卖品作为纸币的价值保障,并利用多种国家财政资源调节币值,降低现钱对纸币的重要性。因此理想模型只能成为批评纸币流通中弊病的参照物,无法成为评价南宋纸币制度有效性的标准。南宋货币议论中的北宋交子形象既不合史实,又非南宋纸币制度效法的典范,这是由理想模型自身的局限性和南宋财政状况所决定的。解读古人对制度的认识,既要分析这些认识与制度本身及实践状况的差异,又须洞悉制度的运行机制。由此对议论文本的解读才能超越字面,回应更深层次的制度议题。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8,共9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代货币与国家财政体系建设研究”(22CZS02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