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7年,北平文坛上围绕“看不懂的新文艺”展开了一场文学论争,梁实秋、胡适与周作人、沈从文、废名、朱光潜等京派作家就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晦涩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借助“明儒学案”的学术思路,对此次论争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透过这一核心事件,勾连了其背后所关涉的双方在创作倾向上的分歧,借此一窥全面抗战前北平的诗歌创作生态。在此基础上,借由晦涩问题引出朱自清的“解诗学”理论,在对其理论来源以及诗学观念的分析过程中,梳理“解诗学”的理论框架,阐明其对中国现代诗学的贡献及意义。
作者
王永
寇硕恒
Wang Yong;Kou Shuoheng
出处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86-94,共9页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新诗学案”(项目编号:17JJD75000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