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晋察冀边区名剧《穷人乐》是抗敌剧社主导下完成的一个“命题剧”,但在以《晋察冀日报》为代表的官方评价中,抗敌剧社的主导作用被弱化。深入历史细节可探知:创造模范村剧团的需要,整风运动的时代背景,加之抗敌剧社一些行动违背“沿着群众自己前进的方向去提高”的原则,使其功劳被有意隐去或弱化。过度批评专业剧团和过度赞誉村剧团均是出于证明群众“能”的需要而做出的历史性安排,这一安排有效推动了乡村文艺运动大发展,也产生了明显弊端:专业剧团手脚受到一定束缚;村剧团陷入创作热情高涨而创作能力有限的尴尬局面,落入新的模式化、教条主义窠臼。
出处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乡村文艺运动研究”(项目编号:HB21ZW01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