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接受诊断治疗的82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者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组研究,收集整理所有入组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临床分析。结果:1)经过对入组患儿的临床持续观察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其临床特征有畏寒发热、咽痛头痛、血中出现变异淋巴细胞等,还可能发生肝炎、肝脾肿大、肺炎、黄疸以及多系统器官损害等,具体表现根据感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2)利用PCR技术进行巨细胞病毒基因检测,可提供病毒在患者体内存在的直接证据;其灵敏度很高,可在数小时内做出检测报告,已成为临床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或带毒状态的重要手段。3)采用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对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发现,均可取得相应疗效。在82例患儿中,将47例多器官损害者设为观察组,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将剩下的3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使用膦甲酸钠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2/35);两组中皆有病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6/4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以上数据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会根据其具体感染情况而表现出差异,利用PCR技术进行巨细胞病毒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数据。应用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是当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样存在不良反应;因此,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用药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