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一种文化哲学,弗洛伊德主义为中国早期电影心理学探索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模型,但这个以“白日梦”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却在中国的理论旅行中发生了重要内涵性歧异,即从“电影-梦”转化为“电影-苦闷”。这两个理论模型的成型与接受表明,弗洛伊德主义与中国早期电影心理学之间不能简单地使用“借鉴”或“传承”等单向传播词汇来概括。相反,这个过程充满了复杂而微妙的理论思绪与理论选择。也正因为如此,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电影理论界的理论旅行成为了早期电影心理学最具活力的探索领域之一。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6-83,共8页
Contemporary C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