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民族歌剧板腔体咏叹调创作在业内同行中引发颇多争议。其实,从1945年《白毛女》到2005年《野火春风斗古城》,我国历代作曲家在传承戏曲板腔体思维和结构的基础上,均根据剧目情节展开、人物情感抒发和音乐形象刻画的需要,无论在板式变化还是在声腔素材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创新,从而为板腔体咏叹调创作注入了既扎根传统又紧随时代的生命之源,铸就了中国歌剧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当代作曲家只有以同样的传承与发展态度辩证看待60年来板腔体咏叹调创作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既不做守财奴,也不当败家子,才能把新时代民族歌剧及其咏叹调创作推向新境界。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9,共8页
Music Research
基金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9ZD1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