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聊斋志异》日本翻案史评述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聊斋志异》的日本翻案,经历了初期(近世)的积极模仿与偏重劝善惩恶、中期(近代)的灵活借鉴与注重人性剖析、晚期(现代)的多元受容与趋向大众消费三个历史阶段的演变。从近世囿于作为伦理宗教的儒教和佛教思想,到显示出近代文明引发的人文思想觉醒、以人为本的近代文学转向,再到现代呈现消费社会的市场化和娱乐化倾向,日本《聊斋志异》翻案历史展现出鲜明的日本时代风貌和思想文化景象。日本翻案构建了《聊斋志异》于日本传播与影响的重要侧面,对《聊斋志异》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思考中国传统经典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作者 颜丽蕊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2年第12期101-114,共14页 China Book Review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上健次小说创作研究”(13BWW02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二级参考文献59

  • 1骆伟.试论《聊斋志异》版本系统[J].图书与情报,2008(2):124-129. 被引量:3
  • 2王枝忠.关于《聊斋志异》的成书年代[J].齐鲁学刊,1987(5):115-119. 被引量:3
  • 3周启超.“形式化”·“语义化”·“意向化”——现代斯拉夫文论中“文学性”追问的不同路径之比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104-110. 被引量:2
  • 4库尔特·康拉德.《内容与形式的辩证法》,佟景韩译,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编选.《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第519页.
  • 5库尔特·康拉德.《再论内容与形式的辩证法》,佟景韩译,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编选.《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第530-531页.
  • 6史忠义.《关于“文学性”的定义的思考(代译序)》,见《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第5-6页.
  • 7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 8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
  • 9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三,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540页.
  • 10[日]德田武、横山邦治校注:《繁野话曲亭亿奇花叙兄催焉檠奇谈岛迈山稠畿》,东京:岩波书店,1998年版,第90-101页.

共引文献52

同被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