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虚拟偶像产业快速发展,但新兴的“虚拟主播”并未延续先前“虚拟歌手”的技术进步路线,而是靠着“后退半步”、加入真人的方式实现破圈,异军突起。重新梳理虚拟偶像行业的本次迭代,可以发现情感联结而非技术创新,才是虚拟偶像发展的突破口。同时,粉丝对虚拟偶像的认知,也超越了真实或虚拟的二分,在“情感真实主义”下,重构了高于真实与虚拟的价值标准,并将其扩展到现实社会之中。这也成为新一代年轻人连接个体命运与宏大话语的一种尝试。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清华大学2021年本科教育教学教改项目“基于青年学生偶像崇拜的课程思政研究”(编号:ZY01_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