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阅评族”“产消者”“传受人”——数字媒介时代读者的身份叠合与融合体的生成 被引量:4

Review-clanners, Prosumers and Dissemiceptors:Readers’ Identity Overlap and Fusion Community Formation in the Network Er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主体“死亡”的世纪,上帝、人、作者和读者的存在及价值在不同时期为人们所质疑。网络文化时代,媒介变革为我们带来了重新评估一切的契机,在辨析“读者之死”这一命题之前,需要首先回答“读者是什么”的问题。在文学接受和批评层面,从六神磊磊线上评论金庸,到众多网络文学原生评论家的崛起,阅读/评论的叠合催发了“阅评族”的诞生;在文化产业层面,UGC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艺术的个性化、个体参与度显著增强,以粉丝为代表的群体在文学消费的同时生产了大量的网络文学同人文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产消者”;在文学传播层面,数字媒介使得传受分离转变为传受合一,单向度的受众由此成为集多种身份于于一身的“传受人”,其在网络文学“玩梗”的编码/解码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呈现。因此,以接受为唯一性的传统读者已经消失,融合体借网而生。这一结论为我们推动文学理论发展、建构网文评价体系带来了很大启示。
作者 周志雄 江秀廷 Zhou Zhixiong;Jiang Xiuting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8-176,共9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8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53

  • 1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45页.
  • 2艾布拉姆斯.《批评理论的方向》,选自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册),葛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9页.
  • 3Rohnd Barthes,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in William Irwin (ed.), The 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the Author? Westport: Greenwood, 2002, p. 7, pp. 4-5, p. 6, p. 7.
  • 4渥兹渥斯.《抒情歌谣集》,刘若端编.《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 5Francis Steegmuller (ed.), The Letters of Gustave Flaubert, 1830-1857,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p. 230.
  • 6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误》,赵毅衡选编.《新批评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254页.
  • 7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6卷,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页.
  • 8Jane P. Tompkins (ed.),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0, p. x, pp. x-xi, p. x.
  • 9Donald E. Pease, "Author", in Frank Lentricchia & Thomas McLaughlin (eds.), 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of Chicago, 1995, pp. 110-112.
  • 10William Irwin (ed.), The 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the Author? p. viii.

共引文献113

同被引文献6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