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息化时代,智能设备、电子监控齐家上阵,警方抓捕嫌犯不再是一件难事,但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古代,官府抓捕犯罪嫌疑人并不容易。纵然如此,古人为将漏网逃犯绳之以法,依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出一套抓捕犯人的速效办法。早在西周,官府为便于统计人口信息就已建立起户籍制度,并设立专职官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为维护社会秩序,将户籍制度细化,采取登记方式,设立“书社制度”,明确以百姓二十五家为一社,“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在此基础上,政治家商鞅又发明“照身贴”,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用于辨识身份信息。此后,度牒、商贾、路引等作为证明个人身份的有效性文件相继出现,没有这些证件的人无法外出住店或是前往异地办事,这也由此成为官府缉捕犯人的直接手段。
出处
《新教育(海南)》
2022年第27期32-32,共1页
New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