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入派三声”与“逢入必断”——语言音乐学棱镜下的入声字唱腔问题 被引量:1

Embellishing Tune and Phonetic Evolution:Problems of Entering Tone Characters in Singings of Local Theater under the Prism of Linguistic Musicolog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元代周德清撰写《中原音韵》,定“入派三声”,为后世音韵学争论埋下了伏笔。结合戏曲音乐与音韵学来看,“入派三声”是作曲与行腔手段的体现,入声字由于其收促性,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息的连续性与口腔共鸣腔的稳定性,难以搭配润腔旋律。“入派三声”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它的实际操作方法,可以从活态音乐中获取。昆曲在“入派三声”的同时,使用“逢入必断”;粤剧音乐也用类似的手段为-k韵尾入声字配润腔。“入派三声”是戏曲行腔手段,它不能直接说明语音的原貌,但它极有可能是当时北方语音发展的反映。这也说明《中原音韵》是根据关汉卿等杂剧作家的作曲实践得来的,它不是发明之作,而是发现、总结之作。
作者 吴梦雅 WU Mengya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9,共14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金 中国“乐说”研究,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19VJX00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4

共引文献5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