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们为什么需要“非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我们这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为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越来越盛行?既然是非物质的,那就是精神与文化的。既然是遗产,那就有传承的价值。人类在解决了安全与温饱之后,就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如果我们看到、摸到或者感受到了某些相关联的记忆,由此会引发心理共鸣、情感共振。而习惯、行为、思维方式的相似,也会产生共情与身份认同。
出处
《小康》
2023年第1期2-2,共1页
Insight China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心理共鸣
身份认同
情感共振
精神与文化
思维方式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邱惠芬.
利用多视角进行物质的组成教学——以“水的组成”教学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2022(6):69-73.
2
李茜芝.
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创新与发展[J]
.海外文摘,2022(17):55-57.
3
刘庆生,肖浩,邱廷省.
钕铁硼废料浸出前后物相转变行为研究[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22,13(6):127-133.
被引量:2
4
孔春丽,段彩苹,芦晶,周素梅.
芸豆中的大分子功能组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2,41(12):8-18.
被引量:3
小康
202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