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隐源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 分析隐源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20年9月隐源性脑卒中病人378例,对病人进行Pmax和Pd测定。其中研究组为Pd≥40 ms和/或Pmax≥110 ms的病人,共168例;对照组为Pd<40 ms且Pmax<110 ms的病人,共210例。所有病人均进行2次48 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检出率。根据研究组中Pd≥40 ms合并Pmax≥110 ms病人是否同意进行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及抗栓组,抗凝组采用华法林片或利伐沙班片抗凝治疗,抗栓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2年内脑卒中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共检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76例,检出率为45.2%;对照组共检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38例,检出率为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40 ms合并Pmax≥110 ms病人共7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检出率为62.03%(49例),其中抗凝组19例,抗栓组30例,抗凝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栓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脑梗死7例。抗凝组脑卒中复发率低于抗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抗栓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两组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隐源性脑卒中病人进行Pmax及Pd测定,有助于筛查并发现可能从抗凝治疗中获益的人群,及时给予药物干涉,进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出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4期4588-4591,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5

共引文献60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