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微博到微信:社交网络可供性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From Weibo to WeChat:the impact of social network affordability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基于可供性的视角,微博与微信为大学生的行为提供了不同的技术条件。微博是以话题为纽带建构的相对开放的公共场域;而微信则是基于关系建构的相对封闭的私隐空间。当前,大学生用户日益从微博迁往微信。这必然对其道德的发展带来微妙的影响。对可供性的对照分析表明,微博让大学生在获得多样化行为反馈、参与性学习以及道德试验机会的同时也容易沉浸于情绪化表达以及贫瘠信息之中,而微信则主要鼓励了大学生的娱乐化倾向、集体式自恋、自我封闭和强化等。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社交网络的治理,以及挖掘内在的利用大学生道德发展的潜在资源。
作者 吴新奇 WU Xinqi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136,共6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2

  • 1郑宁.2011年下半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67-74. 被引量:8
  • 2田磊.微博 新技术的美妙与危险[J].南风窗,2010(26):22-22. 被引量:5
  • 3道格拉斯·凯尔纳,李卉(译),张春美(校).公共领域与批判性知识分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8(2):94-98. 被引量:12
  • 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 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1:141.
  • 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 7徐友渔.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生成.当代中国研究,2004,:4-4.
  • 8《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南方人物周刊》l004年第7期.
  • 9《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南方人物周刊》2004年第7期;朱苏力:《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2期.
  • 10许纪霖:《从特殊走向普遍-专业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知识分子论丛》(第1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共引文献4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