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曜变建盏的艺术之美
被引量:
5
The beauty of the art of Zhaibian Jianzha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曜变”是指建盏在烧制过程中,受窑内烈火燃烧产生的窑变斑纹,是自然和人工结合的产物。曜变建盏更是我国宋代建盏手工艺的瑰宝,距今已有1 500多年历史了。建盏是人工对自然的感悟,是一个匠人所创造的独一无二的“礼物”。建盏的釉面奢华且大气,器型粗拙却不普通。距今为止,在所有的建盏中,最为神秘且最为稀少的独属曜变盏。笔者通过从曜变建盏的美学特征的角度出发,欣赏曜变建盏的工艺特征。
作者
徐长和
Xu Changhe
机构地区
南平市建阳区枕头岭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出处
《陶瓷》
CAS
2023年第1期78-80,共3页
Ceramics
关键词
曜变
建盏
艺术
分类号
TQ174.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8
1
杜祥斌.
探究建盏的审美与文化——以曜变建盏为例[J]
.陶瓷,2021(3):143-144.
被引量:8
2
陆金喜.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J]
.陶瓷学报,2020,41(6):960-964.
被引量:6
3
陈旭.
建盏釉面的彩光现象初探[J]
.艺术科技,2017,30(9):152-152.
被引量:6
4
金晓霞.
建盏的美学特征及美学意义[J]
.陶瓷学报,2009,30(1):129-133.
被引量:29
5
李达.
建盏鉴赏[J]
.收藏家,2007(4):43-50.
被引量:6
6
叶诗明.
浅析建盏柴烧的艺术之美[J]
.陶瓷,2021(7):154-155.
被引量:14
7
徐长和.
试论柴烧之美与建盏龙窑烧制之妙[J]
.陶瓷,2021(4):151-152.
被引量:12
8
谢松青.
建盏烧制技艺浅析[J]
.艺苑,2016(6):80-83.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叶文程.
福建建阳水吉宋建窑发掘簡报[J]
.考古,1964(4):191-193.
被引量:10
2
李达.
宋代油滴茶盏鉴赏[J]
.收藏家,2005(2):91-94.
被引量:9
3
马协初,张文君,杨伯军.
在快速烧成条件下铁结晶釉的研制[J]
.江苏陶瓷,2010,43(5):13-14.
被引量:3
4
刘紫微,张志刚,吴伟,华佳捷,丁敏菊,张成功,李铧.
宋代福建黑釉的施釉工艺[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1,47(4):212-216.
被引量:3
5
刘涛.
黑盏·天目·茶文化[J]
.文物世界,1999(1):77-82.
被引量:2
6
胡凌学.
浅议宋建窑天目釉茶盏兴盛的原因[J]
.景德镇陶瓷,2002,12(2):21-22.
被引量:10
7
陈显求,陈士萍.
建盏珍品的研究[J]
.陶瓷学报,1991,15(4):25-32.
被引量:7
8
洪冰晖.
由捷径追寻古拙之美——探索创新性柴烧新思路[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53(6):20-22.
被引量:5
9
郑影.
贵在珍瓷超境界 稀留建盏证沧桑——访南平市建阳区贵稀堂陶瓷有限公司[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9,0(6):51-52.
被引量:7
10
白炳友.
浅议建盏的实用性和器型之美[J]
.天工,2020(3):74-7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4
1
滕景龙.
建盏的审美与文化[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1):116-117.
被引量:1
2
陈星.
建盏的逆还原烧制工艺研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8):76-77.
3
许杰.
浅论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和美学特点[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8):24-25.
被引量:3
4
王文俊,唐晓春,王建力.
灾害地貌链及其临界过程初探[J]
.灾害学,2000,15(1):41-46.
被引量:17
5
刘鹏.
宋代建窑兔毫盏探析[J]
.山东陶瓷,2015,38(1):25-28.
被引量:1
6
孙以栋,毕存碧.
宋代文人审美情趣及特性——以宋代家具为例[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3):335-339.
被引量:8
7
牛丽彦.
宋代茶文化与建盏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J]
.福建茶叶,2016,38(8):370-371.
被引量:5
8
牛丽彦,周世辉.
斗茶文化对北宋建盏发展的影响研究[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6,33(5):65-68.
被引量:5
9
林蕴臻.
见人之所未见 言人之所不能言——解读忠实于人生命存在的建盏艺术[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9-32.
被引量:3
10
翁丽芬,林大梓.
宋代建盏的近现代国内研究文献述评[J]
.学术评论,2018(3):27-32.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3
1
林青.
建盏的烧制技艺及其艺术价值探析[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1):36-37.
被引量:6
2
陈旭.
建盏釉面的彩光现象初探[J]
.艺术科技,2017,30(9):152-152.
被引量:6
3
戴明亮.
建盏珍品的研究[J]
.陶瓷,2021(6):107-108.
被引量:1
4
翁书杰.
以建盏探寻宋代审美艺术[J]
.陶瓷,2022(5):55-57.
被引量:2
5
陈颖.
建盏之艺术创作[J]
.陶瓷,2022(6):95-97.
被引量:5
6
潘圣浩.
土与火交融的建盏的审美[J]
.陶瓷,2022(8):71-72.
被引量:2
7
周文波.
龙窑烧制建盏的艺术之美[J]
.陶瓷,2022(8):81-82.
被引量:3
8
江良海.
建盏之艺术创作[J]
.陶瓷,2022(8):86-88.
被引量:8
9
黄德兴.
浅谈曜变建盏的艺术特色与工艺[J]
.江苏陶瓷,2022,55(4):65-66.
被引量:2
10
江春华.
曜变建盏的鉴赏[J]
.陶瓷,2022(10):121-12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罗健.
建盏的烧制历史及审美意象[J]
.陶瓷,2023(6):95-97.
被引量:4
2
林国福.
建盏的艺术与人文精神[J]
.陶瓷,2023(6):98-100.
被引量:2
3
吴继兴.
曜变建盏的艺术传承与开发研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5):84-85.
4
徐长和.
浅谈曜变建盏艺术中的美学意蕴[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2):111-112.
5
占福文.
探析建盏的艺术与人文精神[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3):30-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袁文辉.
油滴牡丹花盏的烧制工艺[J]
.陶瓷,2023(12):145-147.
2
谢朝华.
建盏的起源与发展[J]
.陶瓷,2023(12):148-150.
被引量:2
3
谢长旺.
柴烧建盏的审美意象[J]
.陶瓷,2023(12):158-160.
4
谢长旺.
浅析建盏的兴起与釉色特点[J]
.江苏陶瓷,2023,56(6):76-77.
5
占福文.
探析建盏的艺术与人文精神[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3):30-31.
被引量:1
6
廖珍琴.
建盏纹样类型与特点分析[J]
.陶瓷研究,2024,39(3):148-150.
1
周永金.
建盏的曜变之路研究[J]
.江苏陶瓷,2022,55(5):74-75.
被引量:3
2
苏必松.
曜变盏鉴赏与浅析[J]
.佛山陶瓷,2022,32(12):163-167.
3
范景达.
抖音短视频纪实主义美学特征探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4):1-3.
4
乔戈.
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乡村景观规划的传承创新研究[J]
.艺术科技,2022,35(21):33-35.
5
李贝童,王一石,刘倩.
封丘县某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2,51(7):2-3.
6
孟新雨.
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美学特征[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31):60-63.
7
连华,宁雷,张铭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甘肃科技纵横,2022,51(9):57-62.
被引量:2
8
刘育民.
清代泉州商业建筑调查研究——以泉港新桥张氏建筑群为例[J]
.福建文博,2022(3):85-90.
9
吴慧慧.
“三维”理论视角下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研究——以土家族《摆手歌》英译本为例[J]
.汉字文化,2022(11):147-149.
10
刘宇.
朗诵艺术美学特征探析[J]
.新疆艺术(汉文),2022(6):61-69.
被引量:3
陶瓷
202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