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诗》学“赋”义考论 被引量:1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Meaning of"Fu"in the Study on The Book of Song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义为财物征敛与献纳制度的“赋”,在《诗》学领域内成为“六义”之一,有着重要的经学与诗学价值。由赋税之“赋”到《诗》之“赋”,经历了“赋税—赋政—赋诗”的意义转变过程。从“赋税”到“赋政”转变的关键在于“赋”经由“古音通假”而获得言语功能,因“赋”与“敷、布、铺”等词音近而常被通假使用,遂使“赋”逐渐“假借”了诸词的广布、敷陈、铺陈、记录、陈述等言语方面的含义。从“赋政”到“赋诗”的转变则在于其制度性、仪式化的记录与陈述等意义的延伸,使言语之“赋”获得“造篇”的创作之义、“诵古”的称引之义及“直铺陈政之善恶”的政教功能,进而形成内涵丰富而深刻的《诗》学之“赋”,对《诗》的政教与文学典范意义的彰显,以及后世诗学乃至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 汪进超 WANG Jinchao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钱志熙.赋体起源考——关于“升高能赋”、“瞍赋”的具体所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3):59-64. 被引量:16
  • 2王鍾陵.赋体的起源及其内在矛盾[J].学术交流,2007(11):133-135. 被引量:2
  • 3陈韵竹.《论赋之缘起》,博士学位论文,(台湾)中山大学中国语文系,2009年.
  • 4《尚书正义》卷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46页.
  • 5《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第1986页.
  • 6《礼记正义》卷一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第1373页.
  • 7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言第二》,载阮元编.《清经解》卷一二五九,清咸丰庚申补刊本.
  • 8《毛诗正义》卷一八,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第568页.
  • 9康达维.《汉颂——论班固<东都赋>和同时代的京都赋》,《康达维自选集:汉代宫廷文学与文化之探微》,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第185、191、199页.
  • 10巩本栋.汉赋起源新论[J].学术研究,2010(10):125-133. 被引量:7

共引文献1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