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课程中思政元素众多,根据其特点和意义,进行分类:1)医德教育,培养对中医药的热爱及专业自信:讲述“杏林”的故事、孙思邈与“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通过名老中医的切实有效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对中医药的热爱。2)科研精神:讲授屠呦呦研究员与青蒿素的问世、陈竺院士与砷制剂的研发历程,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和探索精神。3)传统文化:借助附子与乌头的关系,引导学生践行孝道,王懿荣对甲骨文的发现,引导学生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4)可持续发展精神:放山人采收人参后的的行为规范,与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谋而合。5)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火神派”、附子的用法用量和配伍禁忌,讲授王羲之与五石散之间的典故,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的认识“潮流”,不盲目跟风。最终实现思政元素从《中药学》中来,到《中药学》中去,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
作者
罗良涛
刘仁慧
张旻昱
高源
许利平
LUO Liangtao;LIU Renhui;ZHANG Minyu;GAO Yuan;XU Liping
出处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1期73-76,共4页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1JYY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