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明确糜子群体在条播和穴播播种方式和不同种植密度互作的冠层结构特征及增产效应,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条播和穴播,分别记作T和X),以3种种植密度为副区(45万、90万、135万株/hm^(2),分别记作D1、D2、D3),在大田环境下测定糜子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冠层有效辐射截获量、冠层透光率、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试验结果显示:穴播较传统条播能够形成更加优质的冠层结构进而提高产量,搭配低密度播种有助于叶片干物质积累和穗部干物质的积累。在成熟期,条播处理糜子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递增,D1处理较D2、D3处理分别增加6.12%和1.46%,穴播则先增后减,D2处理较D1和D3分别增加9.47%和9.74%。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显示,播种方式和密度互作对糜子穗长、主穗质量和主穗粒质量影响极显著,对糜子抽穗后前期叶面积指数、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透光率影响显著;播种方式对穗长和产量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对主穗质量影响极显著,对产量影响显著。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糜子穴播搭配密度45万~90万株/hm^(2)时糜子群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资源,合成更多干物质量,从而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5-73,共9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6-13.5-A18)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NGSB-2021-6)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BBF02005)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研发项目(编号:2021BBF02021)
固原市科技研发计划(编号:2021GYKYF028)
宁夏小杂粮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0CXTD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