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出土簡帛“牸”字的歷時演變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古代漢語名詞“牸”的概念由動詞“字”分化而來,意爲可生育的雌性牲畜。由此可對“牸”和“牝”的對立特徵進行區分。雌性牲畜的記録在商代已開始使用“牝”,在戰國可能已使用“子”,西漢早期以降使用“字”,至遲在三國已經使用“牸”。因爲畜力在軍事、交通運輸和農業生産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當時日常統治通過細化特徵對役畜的調配和再生産進行更周密管理。在此基礎上,可對秦漢簡帛相關材料例如周家臺秦簡《病方》的“牛子母”和馬王堆帛書《木人占》的“字乳”“■人”作進一步考釋。
作者 朱學斌
出处 《简帛研究》 2021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秦漢三國時期的日常統治與國家治理研究(17AZS013)” 國家語委重點項目“漢字發展的歷史文化動因研究(ZDI135-40)”階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