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程度副词“蛮”的语法化过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蛮”作为程度副词,使用范围较广。本研究基于CCL和BCC语料库,分析程度副词“蛮”的演变过程。上古时期,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蛮”由名词衍生出形容词的用法,搭配成分增多,使用范围扩大。明清时期,“蛮”开始作为程度副词在口语上使用,实现了由实词向虚词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蛮”语法化的动因及机制。
作者
谢文颖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蛮”
程度副词
语法化
动因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83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
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
.语料库语言学,2016,3(1):93-109.
被引量:285
2
张谊生.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
.中国语文,2000(1):3-15.
被引量:290
3
李雪.
说“蛮”[J]
.北方文学,2019,0(20):269-270.
被引量:3
4
龚娜.
湘方言中的“蛮”类程度副词[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6):96-101.
被引量:7
5
王静.
“贼”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演变机制[J]
.安康学院学报,2020,32(1):79-84.
被引量:2
6
胡凯玲.
“怪”的语法化过程[J]
.宜宾学院学报,2013,13(1):101-104.
被引量:3
7
杨露.
融方言义的程度副词“蛮”“怪”的量级比较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19,39(6):93-97.
被引量:2
8
陈耀恒.
“蛮”词义扩展的认知语义学分析——“蛮”的变与迁之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3(3):7-12.
被引量:2
9
朱璇.
句容话程度副词“蛮”的语义特征、分类及量级考察[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4):68-70.
被引量:5
10
赵乔翔,周香琴.
试论“蛮”的词义及感情色彩的演变过程[J]
.三峡论坛,2010(3):117-12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5
1
张军,徐彤,马世平.
“胡”、“蛮”的文化说解[J]
.榆林学院学报,2005,15(4):31-32.
被引量:2
2
朱文旭.
“蛮”语义及其文化现象[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4):38-41.
被引量:7
3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2
4
张谊生.
说“永远”——兼论汉语词类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20-35.
被引量:23
5
施其生.
论“有”字句[J]
.语言研究,1996,16(1):28-33.
被引量:52
6
金昌吉.
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J]
.汉语学习,1996(2):13-18.
被引量:38
7
董淑慧.
谈“却”(卻)字三项副词用法的演成及其与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J]
.汉语学习,1996(4):52-56.
被引量:12
8
李锦芳.
论百越地名及其文化蕴意[J]
.贵州民族研究,1995,15(1):78-88.
被引量:12
9
沈家煊.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3):77-79.
被引量:43
10
刘利.
先秦汉语的复音副词“不过”[J]
.中国语文,1997(1):67-69.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583
1
杜娟.
现代汉语排除构式与准排除构式的对比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4):73-76.
2
林倩.
汉字字母化传播研究[J]
.新闻传播,2023(14):157-159.
被引量:1
3
孙铭辰.
DiSCUSS现代汉语平衡口语语料库的创建[J]
.语料库语言学,2022,9(2):127-135.
4
苏杭,傅忆馨.
汉语学术口语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J]
.语料库语言学,2021,8(2):106-117.
5
黄辉.
基于BCC历时语料库的招呼语“你好”实证研究[J]
.语料库语言学,2021(1):66-80.
6
马开颜,萧瑶,陈骞,郝梦瑶,杨冠灿.
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植物意象研究[J]
.数字人文研究,2022,2(2):35-45.
被引量:2
7
周小兵,赵婵.
不定小量量范畴词语的原型性与中介语研究——以法语背景者为例[J]
.世界汉语教学,2021(2):263-275.
8
赵青青.
通感隐喻视角的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J]
.世界汉语教学,2021(2):206-219.
被引量:4
9
贺荣.
英式汉语界定及其词汇层面的特点[J]
.文化学刊,2021(1):197-199.
被引量:1
10
刘春陶.
“铅”字音读考[J]
.南开语言学刊,2022(1):54-62.
同被引文献
7
1
王寅,严辰松.
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4):1-5.
被引量:143
2
张然.
试析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贼”[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4):174-175.
被引量:7
3
王静.
“贼”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演变机制[J]
.安康学院学报,2020,32(1):79-84.
被引量:2
4
吴福祥.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
.汉语学报,2020(3):10-15.
被引量:15
5
刘心欣.
“挺”的历时演变[J]
.汉字文化,2022(5):43-48.
被引量:2
6
马清华.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
.汉语学习,2003(2):15-20.
被引量:77
7
吴福祥.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1):18-24.
被引量:357
引证文献
1
1
郑登元,王沁岚.
“挺”“贼”“蛮”语法化的异同及其虚化程度预测[J]
.汉字文化,2023(14):153-155.
1
黄洁纯.
潮汕方言名量词“脚”的形成及其句法组配研究[J]
.今古文创,2023(4):108-110.
被引量:1
2
陈文波.
三千年前的天气预报[J]
.现代阅读,2022(12):22-23.
3
陈凯晴.
广州粤方言“孖”的多功能用法及其演变[J]
.汉字文化,2022(10):92-94.
4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的用法[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2,35(4):292-292.
5
罗兴贵,杨世恒.
滇东北次方言苗语?au31字被动句研究[J]
.百色学院学报,2022,35(6):38-50.
6
应可晴,张蕾.
奉化方言中的频度副词“老老”[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6):96-103.
7
石万钦.
中华“树文化”[J]
.国土绿化,2022(12):60-62.
8
方均.
“一片”辨[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4):68-73.
9
蒋协众.
湖南邵阳话反素副词“来回”的形成及其类型学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1(6):141-147.
10
陈红燕.
到底该用in还是at?[J]
.小学教学设计,2022(36):35-35.
今古文创
202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