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在西学脉络中探寻中国“有我之思”的方法--论《西方哲学中国化史论》的方法特点与启示价值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19世纪末以来西潮冲击引起的社会变动,历来为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关目。如何认识西学在中国的历史,在根本上关系到对现代中国历史性实践的理解。21世纪以来,作为认识对象的“现代中国”以及有关它的知识叙事发生深刻变化。当中国叙述不复昨日--不再受制于“救亡图存”危机意识与美国意识形态化的“现代化理论”范式--强化文化思想自主意识成为精神重建核心问题,“西学在中国”的故事必得重述。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寻求“根据中国”来“重思中国”的思想实践蓬勃展开,其显要表征之一是在西学脉络中探寻中国的“有我之思”。“有我之思”即呈现鲜明主体性意识的理论思考,用以指陈中国人面对西学的基本情怀与理论姿态,强调西学接受中以“我”为主体的主体性意识。兹举一例,近些年,汪晖、许纪霖、张旭东等学者都断言“五四文化转向”的真正意义在于“觉悟”,表现为对19世纪西方现代性模式的怀疑与再造新文明的理论自觉(追求普遍的“新”),而对西学的接受便是在这一前提下发生的参见汪晖:《文化与政治的变奏:一战和中国的“思想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5页;许纪霖:《两种启蒙: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许纪霖、刘擎主编:《中国启蒙的自觉与焦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34页;张旭东:《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13页。。他们共同揭示出中国人向西方求索时的“有我之思”,表明中国开始作为主体成为普遍历史的一部分。
作者 李忠阳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2,共5页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4

  • 1坎特 程志敏译.刘小枫 陈少明编.《施特劳斯与当代解释学》[A].程志敏译.刘小枫、陈少明编.《经典与解释的张力》[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 2[法]雅克·德里达.《对柄谷行人(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的回应》,陆怡雯译,载《新文学史》第5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 3[日]关井光男.《柄谷行人访谈:向着批判哲学的转变》,邢成等译,载《新文学史》第5辑.
  • 4竹内好.写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的《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意》,载竹内好.《近代的超克》,孙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 5竹内好.写于战后的《何谓近代--以日本和中国为例》,载竹内好.《近代的超克》,孙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 6[日]酒井直树.《现代性及其批判: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问题》,冯建三等译,载《学术思想评论》第五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 7[斯洛文尼亚]齐泽克.《文化多元主义,或,跨国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徐展雄译,载《知识分子论丛》第八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 8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8页.
  • 9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序言》相关论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00-30l页.
  • 10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01页.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