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译者“为何译”、“译什么”和“怎么译”是书写中国文学外译史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法国外交官乔治·苏利耶·德·莫朗是20世纪初“侨居地汉学家”的代表,也是这一时期译介作品数量最为丰富、类型最为多元的西方译者。本文以翻译选择为视角,将莫朗置于“侨居地汉学”勃兴的历史背景中,考察其翻译生涯的选择、译介选材(单行本、选集和文学史著述)的特点,以及为顺应译入和译出文化语境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以此探究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法译的特点。
出处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5,共7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戏剧典籍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1900一2017)”(项目编号:18CWW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