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草房子》:记忆中国童年情感 被引量:4

Grass Houses:To Recall Emotions in Chinese Childhood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草房子》出现前的1980年代:儿童文学的民族意识与文化自觉同新时期文学思潮保持一致,儿童文学主体性的焦点也指向了“人”的问题,具体就是解决“儿童”的主体性建构,其直接表现就是在作品中塑造什么样的孩子。1980年代初的儿童文学界及时有力地完成了重塑儿童主体的历史使命。刘健屏写于1982年的《我要我的雕刻刀》是一篇标志性作品。庄之明的《新星女队一号》(1981)、铁凝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1983)、范锡林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1984)、李建树的《蓝军越过防线》(1984)等都秉持民主开放的儿童观去创造崭新的时代儿童人物形象。曹文轩是以发表于《儿童文学》1982年第4期的《弓》出场的。
作者 李利芳 Li Lifang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研究”(17BZW028)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35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