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趣剧”电影传统的溯源、流变及其美学旨趣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Farce” Film Tradition and Its Aesthetic Interes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文明戏前用以等客的滑稽小戏,到话剧风行之时的创作实践,“趣剧”自诞生起就是植根于本土市民社会,密切关涉日常生活,以娱情性、消遣性为旨归的一种喜剧形态。从戏剧到电影,“趣剧”的形态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直至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开始,包括张骏祥、桑弧、张爱玲等在内的一批知识分子,一方面充分借鉴好莱坞神经喜剧的经验模式,一方面与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相结合,使“趣剧”走向了“高乘喜剧”的形态,其叙事结构的精致和语言的机锋,同时融入了对人情世态和现代都市人文议题的指涉,透露出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的审视、批判,却又有宽厚的人文意识。今天看来,这一“趣剧”传统所显露出来的超越时代的文化旨趣,在今天也依旧散发着独特的美学光辉。
作者 胡玉清 黄望莉 Hu Yuqing;Huang Wangli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5,共7页 Contemporary Cine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43

  • 1李晋生.论郑正秋(下)[J].电影艺术,1989(2):36-42. 被引量:4
  • 2张健.试论张骏祥的喜剧思想[J].戏剧艺术,1994(2):60-69. 被引量:4
  • 3裴亚莉,饶曙光.喜剧电影、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及电影理论建设——张骏祥电影生涯回顾[J].当代电影,2005(4):5-11. 被引量:2
  • 4石川,刘海波.妥协与自律:由张骏祥的电影人格看左翼电影的世纪合法性[J].当代电影,2005(4):17-22. 被引量:3
  • 5高山,Gao,Shan.《还乡日记》与《乘龙快婿》:时代的双联画[J].当代电影,2005(4):22-27. 被引量:3
  • 6见张智华,史可扬《中国电影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 7[美]李欧梵《文学趋势通向革命之路,1927-1949年》,范磊译,见[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年一1949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译出,第559页.转引自高山《(还乡日记>与<乘龙快婿):时代的双联画》,“当代电影》2005年第4期,.
  • 8漫画一:一对青年男女,望着一座小山顶上房屋做挥泪状.男的拿出一节节肠子,做折断状,地下放着包袱.漫画二:胜利之日,一群人手挥v字旗,在放炮竹,炮竹飞入云霄,地上…正燃炮竹上有v字.漫画三:一大卡车.司机站在车顶点数,车内一条条“黄鱼”挤坐在里面,某夫妇被挤在角上,车上写的是:“复员专车”.漫画四:一节玩具样的火车在铁路上行驶,火车顶上坐满复员还乡之人,某夫妇在内.漫画五:某夫妇见小屋,做大喜状,向屋内奔去.漫画六:前景,夫妇被踢出门外,屁股落地,四足朝天,包袱滚得老远,房主双手叉腰,当门而立.--见张骏祥"还乡日记》(电影文学剧本),《张骏祥文集》(下册),学林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 9上海档案馆档案号:C52-1-134-63:《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1956年会员创作情况表(张骏祥)》.
  • 10张骏祥《看人民戏剧--记文代大会的戏剧演出》,《张骏祥文集》,学林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