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虚拟媒体人的发展及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虚拟媒体人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形神兼备、AI驱动等多个阶段,目前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可持续性差、智能化不高、个性化缺乏以及应用场景相对单一等挑战。从技术与社会互构的角度看,未来虚拟媒体人需要与人类信息获取范式的发展同步,更好地服务于新闻传播业的快速良性发展。
作者
周培源
钟沈军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南开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元宇宙联合实验室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8,共3页
Youth Journalist
基金
南开大学校级项目“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研究”(编号:SJSCNK2-322)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虚拟主播
虚拟记者
新闻传播
元宇宙
分类号
G210.7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54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喻国明.
虚拟人、元宇宙与主流媒体发展的关键性操作要点[J]
.媒体融合新观察,2022(1):4-8.
被引量:33
2
周勇,郝君怡.
建构与驯化:人工智能主播的技术路径与演化逻辑[J]
.国际新闻界,2022,44(2):115-132.
被引量:34
3
史安斌,张耀钟.
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J]
.新闻记者,2016(1):34-41.
被引量:156
4
邵鹏,杨禹.
AI虚拟主播与主持人具身传播[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6):71-74.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丁水木.
略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
.社会学研究,1987(6):101-104.
被引量:12
2
郑大群.
论传播形态中的身体叙事[J]
.学术界,2005(5):183-189.
被引量:48
3
陈力丹.
试论人际传播[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0):191-197.
被引量:28
4
许德金,王莲香.
身体、身份与叙事--身体叙事学刍议[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4):27-34.
被引量:52
5
史安斌,钱晶晶.
从“客观新闻学”到“对话新闻学”——试论西方新闻理论演进的哲学与实践基础[J]
.国际新闻界,2011,33(12):67-71.
被引量:59
6
张培富,李艳红.
技术创新过程的自组织进化[J]
.科学管理研究,2000,18(6):1-4.
被引量:15
7
孙玮.
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J]
.国际新闻界,2018,40(12):83-103.
被引量:317
8
史安斌,廖鲽尔.
《新共和》危机:文人与极客的媒体战[J]
.青年记者,2015(13):80-81.
被引量:2
9
史安斌,杨轶.
硅谷与舰队街:化敌为友还是亦敌亦友[J]
.青年记者,2015(22):83-84.
被引量:7
10
史安斌,贺飞.
《纽约时报》数字化转型新动向[J]
.青年记者,2015(34):77-7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54
1
袁帅.
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162-163.
被引量:3
2
叶明睿,朱雯琪.
博弈式共生:主流媒体与互联网企业的融合困境与化解路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5):90-99.
被引量:1
3
张超,陈莎.
深度合成的外生性风险及平台治理原则[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5):39-49.
被引量:1
4
汪金刚.
媒体融合传播时空压缩特征探析[J]
.新媒体与社会,2023(2):265-279.
被引量:1
5
易可欣.
身体与技术关系模式下的智能主体——基于人工智能主播的思考[J]
.新媒体研究,2021,7(21):18-20.
被引量:2
6
张珺涵,刘鸣筝,张鹏霞.
视频新闻人工智能主播形象的用户偏好研究——一项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的框架设计[J]
.华夏文化论坛,2023(2):205-210.
7
刘义昆.
重构新闻业的想象:虚拟现实新闻的创新价值与实践困境[J]
.南京社会科学,2018,0(7):113-118.
被引量:4
8
董卫民.
沉浸式新闻(VR/AR):演进历程、创新路径及行业影响[J]
.未来传播,2021,28(4):41-47.
被引量:13
9
陈兆禹,薛龙.
国内虚拟主播研究的现状述评与进路展望[J]
.全媒体探索,2021(1):108-109.
被引量:1
10
段鹏.
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研究[J]
.学术前沿,2018(24):40-4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9
1
张霆.
试论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状与出路——以央视电影频道《光影周刊》为例[J]
.电影评介,2007(16):81-82.
被引量:4
2
田中初.
信息技术挑战新闻节目主持人——“虚拟主持人”引出的话题[J]
.中国记者,2000(6):76-77.
被引量:2
3
王眉.
电视虚拟主持人挑战传统节目主持人[J]
.新闻记者,2001(10):35-36.
被引量:4
4
翁佳.
智能语音技术对播音主持专业与行业影响探究[J]
.电视研究,2017(12):57-59.
被引量:38
5
高贵武,杨航.
AI主播与主持传播中的人格进化[J]
.青年记者,2019,0(22):51-52.
被引量:28
6
崔晓静.
AI时代的“去主持人化”争议[J]
.青年记者,2019,0(26):4-5.
被引量:7
7
李颖,蒋启迪.
新时代AI与播音主持的融合创新[J]
.传媒,2019,0(18):34-37.
被引量:20
8
於春.
传播中的离身与具身: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认知交互[J]
.国际新闻界,2020,42(5):35-50.
被引量:85
9
郁江兰.
AI合成主播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以新华社客户端为例[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127-129.
被引量:4
10
胡康.
“原型”赋权:心理学视域下虚拟主播的“人格”设定[J]
.视听界,2020(5):32-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魏情情,李羽诺.
具身赋魂的“中之人”:媒介景观中虚拟主播的情感驱动与价值延伸[J]
.新媒体研究,2023,9(17):92-96.
被引量:2
2
张銮雪.
离身与具身:新闻行业AI虚拟主播的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传播,2023,15(20):86-89.
被引量:1
3
杨光.
广电虚拟数字人赋能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
.传播与版权,2024(5):52-54.
被引量:5
4
王赛.
从真人到虚拟:主持传播的变革与优化[J]
.全媒体探索,2024(9):73-75.
5
郭雅茹.
智媒时代作为传者的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行业的应用与发展[J]
.西部广播电视,2024,45(14):5-8.
6
曹月,李欣怡.
媒体融合背景下区域性主流媒体的传播创新路径——以昆明信息港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4,10(20):62-6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崔馨予,王鹏.
异质空间视角下虚拟主播的三重身体与角色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0):1-3.
2
王阳,冯义涵,王鹂.
虚拟数字人在融媒体新闻播报中的应用[J]
.电视技术,2024,48(6):183-186.
被引量:1
3
倪硕.
虚拟数字人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J]
.电视技术,2024,48(8):145-147.
4
申宁.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媒体领域的应用分析[J]
.电视技术,2024,48(8):155-158.
5
张珵.
传媒融合视角下数字人与新媒体内容生产模式探索[J]
.无线互联科技,2024,21(18):27-30.
6
郝洺,张翀,冯海亮,施玉海.
基于语音驱动的风格化数字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24,51(10):20-23.
7
焦明甲,张卓然.
具身性视角下虚拟人形象特征分析——以星瞳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24(11):63-67.
8
孟凡彬.
AI新闻主播的优势特征和发展前景探究[J]
.新闻文化建设,2024(24):162-164.
1
王熹.
6G时代科技期刊发展初探[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2,42(6):104-107.
2
李志文.
国家管辖外海域遗传资源分配的国际法秩序--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视阈[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58(6):36-45.
被引量:20
3
赵奂.
库恩科学哲学视阈下口译研究技术范式与技术转向之名实考辨[J]
.山东外语教学,2018,39(5):98-108.
被引量:1
4
于文浩.
学习范式的嬗变:工作方式演化的视角[J]
.开放教育研究,2018,24(3):38-49.
被引量:4
5
张妙妙,丁一.
跨理论模型的发展和有关信息行为研究的述评[J]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20):141-147.
被引量:3
6
卓银贵,朱小军.
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在居住空间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23,36(1):134-137.
7
李浩然.
知识传播的游戏化趋势与策略[J]
.青年记者,2023(2):94-96.
被引量:2
8
王袁欣.
流动的观念:《纽约时报》中“智能虚拟助手”的报道主题变迁研究[J]
.全媒体探索,2022(11):91-93.
被引量:1
9
汪陈龙.
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1):172-174.
被引量:1
10
周培源,刘亚东.
教育元宇宙视域下的新闻传播学课程优化与人才培养[J]
.全媒体探索,2023(1):29-31.
被引量:3
青年记者
202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