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静态美学视阈下《樱桃园》中的时间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戏剧发展的趋势在19世纪末呈现出静态化的特征。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呈现出静态性美学的特征,其体现为人物行动的阻滞、对话交流的失效、人物外在冲突的淡化等,其营造出一种抒情氛围的静态效果。人与时间的冲突成为契诃夫戏剧静态性特质的内在意义,从而揭示人物生存状态的荒诞性。契诃夫在其晚期创作的戏剧《樱桃园》中用高超的技艺模拟“日常”——人类在日升日落、花开花谢的自然时间中的社会百态,其文本中所蕴含的时间观与戏剧的静态性有密切的关联。
作者 刘田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8-81,共4页 Sichuan Drama
基金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度一般项目“新型本科院校艺术创作与立德树人工程研究”(课题编号:XJYX2020B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9

  • 1童道明.契诃夫与二十世纪现代戏剧[J].外国文学评论,1992(3):10-17. 被引量:18
  • 2余华.契诃夫的等待[J].读书,1998,0(7):4-10. 被引量:6
  • 3亚里士多德 陈中梅译.《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8、29页.
  • 4马丁·艾斯林.《戏剧剖析》.罗婉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第19页.
  • 5阿尔托.《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页.
  • 6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95.
  • 7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陈秋峰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第7页。
  • 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二).林陵,史敏徒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年,第133页.
  • 9《布莱希特论戏剧》.丁扬忠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第31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