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神明”与“完满德性”——荀子与亚里士多德论道德动机

ShenMing (Divine Intelligence) and Excellence-in-the-Strict-Sense:Xunzi and Aristotle on Moral Motiva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动机是在道德情感和实践理性交互影响下形成的,它贯穿于从自然德性、伦理德性到完满德性的发展过程,这既是在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影响下塑造伦理德性的过程,也是实践理性对不同情境条件进行理性反思而形成实践智慧的过程。荀子的道德动机也强调由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塑造的情感和欲望,同时也认为人的理性反思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能够起到修正和完善道德动机的作用。对于荀子来说,这就是“神”与“明”交互作用影响的过程。荀子关于“神明”的观点为理解亚里士多德从自然德性到完满德性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一条途径,而亚里士多德关于实践智慧的观点也为理解荀子的理性“心”提供了一种思路。
作者 孙伟 Sun Wei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9,共13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ZXA001)。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0

  • 1丁四新.天人·性伪·心知──荀子哲学思想的核心线索[J].中国哲学史,1997(3):32-40. 被引量:11
  • 2《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3《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9页.
  • 4《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 5李晨阳.荀子哲学中“善”之起源一解[J].中国哲学史,2007(4):83-89. 被引量:13
  • 6古籍:《论语》《老子》《孟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尚书》《苟子》《苟子集解》《朱子语类》《周礼注疏》《诸子集成》.
  • 7郭沫若,1982年:《十批判书·苟子的批判》,载《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2卷,人民出版社.
  • 8李涤生,1979年:《苟子集释》,台湾学生书局.
  • 9牟宗三,1979年:《名家与苟子》,台湾学生书局.
  • 10庞朴,1999年:《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简》,载姜广辉主编:《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20辑,辽宁教育出版社.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