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小儿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20年9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肠梗阻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将患儿分为A组(入院48 h内行手术治疗,34例)和B组(入院48 h后行手术治疗,2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时间(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O、D-LAC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06%)与B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6,P>0.05)。A组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2.04±0.37)d、(1.65±0.43)d及(8.76±1.42)d]均显著短于B组[(3.72±0.44)d、(2.86±0.48)d及(11.36±1.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16、9.565及5.739,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DAO、D-LAC及VIP水平[A组(3.57±0.89)mmol/L、(1.84±0.46)mg/L及(82.68±19.76)ng/L,B组(3.64±0.97)mmol/L、(1.86±0.44)mg/L及(83.55±20.13)n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0、0.157及0.155,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AO、D-LAC及VI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儿DAO、D-LAC及VIP水平[(1.08±0.34)mmol/L、(0.47±0.18)mg/L及(36.57±9.65)ng/L]均显著低于B组[(1.47±0.67)mmol/L、(0.86±0.33)mg/L及(45.63±11.2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1、5.633及3.137,均P<0.05)。A组患儿术后肠管坏死和再粘连发生率(0.00%和2.94%)显著低于B组(15.00%和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4.362,均P<0.05);两组患儿肺感染、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把握手术指征,早期手术可显著降低肠梗阻患儿血清DAO、D-LAC水平,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出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4期653-656,共4页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