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庄子“虚静”理论对古典文学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虚静”作为古代文论特有的一种创作思维方式,最初是由一种体“道”的途径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被提出。而“虚静”论是由老子最早提出的,后来庄子将这一概念发展为“坐忘”与“心斋”,初步将“虚静”引入审美范畴。“虚静”是体现“道”的一种方式,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虚静”审美境界的途径。“虚静”对审美主体的态度及要求,提高了古典文学创作主体的人格修养及创作时的审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典文学的发展。
作者 刘天骄
出处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张利群.庄子的自然审美观特征及其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9(3):24-28. 被引量:1
  • 2葛桂录,刘茂生.奥斯卡·王尔德与中国文化[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4):18-25. 被引量:15
  • 3王天海.苟子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
  • 5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 6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50.
  • 7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9.
  • 8王国维撰,黄霖等导读.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
  • 9陈鼓应.老庄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02-405.
  • 10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340.

共引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