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调脂、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等,对照组患者同时联合缬沙坦胶囊,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逐渐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逐渐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升高,6 min步行试验(6 MWT)距离逐渐延长,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LVEDD显著缩短,LVEF和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升高,6 MWT显著延长(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严重心律失常等相关药品不良反应,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6.45%,较对照组3.2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缬沙坦,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逆转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未显著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