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出土文獻中表示“疾愈”義的字詞可分爲“好轉”與“痊愈”兩類。從辭例上看,甲骨文中的“■”當讀作“瘳”,屬“好轉”類。{瘳}在文獻中所涉語境常生死攸關,且多與占卜有關。{■}在甲骨文中有“漸愈”“向愈”一類的意義,屬“好轉”類。不同時代,兩類“疾愈”義的用詞不盡相同。商代表示“好轉”的詞主要有{瘳}{作}{興}{■},表示“痊愈”的詞有{彗}{逸}{出}。戰國楚文字中表示“好轉”的詞有{瘳}{作}{間}{損},表示“痊愈”的詞有{瘥}{已}。秦末漢初秦文字中表示“好轉”的詞主要是{愈}{知},表示“痊愈”的詞爲{已}。漢代中晚期除{瘳}成爲表示“痊愈”的常見詞外,基本沿用秦末漢初的用詞習慣。某些本指“好轉”的詞可轉指“痊愈”,如{瘳}{愈};而本指“痊愈”的詞卻不見轉指“好轉”。古代漢語中意義相近之詞常渾言不别,析言則異,“疾愈”義諸詞語義範疇内部有時可通用。
出处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43,共25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土先秦兩漢醫藥文獻與文物綜合研究”(19ZDA195)子課題“甲骨文、金文、玉石、戰國秦漢璽印、封泥中的涉醫資料整理與校釋”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