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后,数千名中国学人被迫滞留在美国,形成滞美学人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美国政府不同机构根据中美关系发展的形势,在不同阶段制定和实施了多项政策。中国抗美援朝前,中美关系尚未“尘埃落定”,美国国会和国务院为宣扬美式“民主”和“人道主义”,通过中国学生紧急援助项目对滞美学人进行资助,并鼓励其回国。中国抗美援朝后,美国开始全面遏制中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纷纷阻挠、刁难并最终禁止自然科学类学人回国,同时国会也出台一系列移民法和难民法,旨在变更滞美学人政治身份。日内瓦会议前后,中美关系暂时缓和,美国国务院和移民局转而将滞美学人作为谈判筹码,胁迫新中国交换被其依法扣留的美国人。1948—1955年美国政府对中国滞美学人政策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复杂性,亦折射出美国对华教育活动的政治化倾向和美式“人道主义”的虚伪。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