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末民初报刊影响力新论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早期报刊在传统中国的统治者眼中一直是搅局者的角色,新闻史上“报案”“报禁”不断,这一现象到清末民初开始改观。报刊如何建构自身的影响力,这是本文尝试着回答的核心问题。“文人论政”是后代学人从报界先驱身上提炼出来的特质,有其合理性,但存在简化、夸大的倾向,需要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来考量他们的办报活动。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被迫转型,为报刊发展创造条件:一是报刊形成新的舆论空间,在公共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我赋权”;二是传统社会解体,士绅向城市迁移,知识分子得以更自由地流动,由此形成的城市化也间接带动报界发展;三是白话报刊加速新思想的传播,加快社会变革进程。社会转型不仅是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的转换,还包括深层的意识形态更替。报刊积极参与这一过程,自身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清廷内忧外患,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指导性减弱;二是严峻现实让国人放弃中国制度最优的信念,开始从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过渡;三是报刊不断提供新的思想内容,参与新意识形态的系统性建构,获得更多话语权,在社会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被更多的人认同、接受,报刊的影响力也逐渐建构起来。
作者 常庆 周昌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0,共7页 DongYue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3

  • 1《汪康年师友书札》(卷三)第2335页.
  • 2方汉奇先生.《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序言.
  • 3宁树藩先生.《强化本体意识,探索自身规律-新闻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A],《宁树藩文集》,广东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496-504页.
  • 4戈公振.《报纸的将来》[A],黄天鹏编.《新闻学演讲集》[C],上海.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
  • 5海登·还特.《形式的内容》[C],董立河译,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
  • 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卷一)[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 7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C],马俊亚、郭英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 8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 9宁树藩.《强化本体意识,探索自身规律-新闻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A],《宁树藩文集》,广东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496-504页.
  • 10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同被引文献11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