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知识考古学视域中的“文坛三公案”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20世纪50—70年代始于文坛并波及整个文化政治领域的众多思想运动中,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文坛三公案”具有特殊的历史与理论意义。三场席卷全国并影响深远的批判运动分别是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1954年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对这三场极具症候意义的批判运动的梳理、剖析与反思,已成为任何版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绕不开的话题。研究者或将其视为“政治”干预“文学”的教训,或将其解读为政治斗争乃至宗派斗争的产物,或称其为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建构,甚或视其为历史的偶然,多有卓见。本文尝试从“认同政治”的角度,通过将“文坛三公案”“历史化”,比较次第展开的三场批判运动所承担的不同的文化政治功能,探讨以“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为名的两种社会实践之间的关联与紧张,以及“新中国”这一新的历史主体在确立和确认自身政治认同过程中呈现的“精神现象学”。
作者 李杨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1,共10页
  • 相关文献

共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