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鲁迅白描技法叙事与后现代主义电影艺术表征的历时性关联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鲁迅的意义远远超出现代文学。他不仅是思想家、政治家,更是现代文学的“突破者”。鲁迅作品中白描的表达手法,可以用来拆解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后现代艺术的特征。鲁迅的作品是超前的,是现代的,是电影化的想象。在很多现代导演中如昆汀、杜琪峰、科波拉等也都在影像中运用文学中的白描技法展现视听。文学的“电影化想象”对电影的渗透也使得电影艺术日趋成熟。纵观中国文学史,从古典诗赋到现代小说,经历了一个从文字向影像转化的过程,其中有很强的“电影意识”,即爱德华茂莱所言的“电影化的想象”[1]。文学中的这种“电影化的想象”,为电影在新的形式维度上建构意义提供了可能。在后现代主义电影中也具有相同白描技法的影像。鲁迅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与后现代主义电影中所表现的艺术表征产生了历时性的关联,超越了文字与影像的疆域。
出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8期87-89,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3

  • 1南帆.文类与散文[J].文学评论,1994(4):89-98. 被引量:31
  • 2哈桑.后现代主义转折[M].哥伦布:俄亥俄州大学出版社.1987,2.
  • 3巴赫金著.白春仁,晓河等译.巴赫金全集(第四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8.
  • 4朱崇科.亚洲文化.新加坡:亚洲研究会年刊,2004.
  • 5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M].纽约:路特利支出版社.1988,10.
  • 6杰姆逊.后现代与后现代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9.
  • 7蔡辉振.鲁迅小说研究[M].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01,137.
  • 8钱衍善.后现代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61.
  • 9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41.
  • 10严家炎.新感觉派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