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空间、主体与身份承担——论《经山海》中吴小蒿下乡的动力与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经山海》中吴小蒿对不同成长阶段的跨越是通过空间转换才得以发生,不同的空间场所意味着对女性出路的不同回答与反思。这一过程不仅渗透着吴小蒿解放自身并整合进公共空间的努力,也展示着对公共空间结构性质与含纳范围的思考。作为一种异质的公共空间结构,“历史上的今天”在非线性时间体验中塑造了平铺的空间网络,对西方现代性概念下的线性时间观进行反拨,从而塑造了主流与边缘、多数与少数的多元共生。聚焦于空间性叙事结构,吴小蒿的下乡活动意味着女性与乡村在公共空间中对弱势位置的超越、对主体表述的思考和对公共参与的积极态度,进而两者的相互发现和相互打捞也成为世界视野下中国现代化路径探索方向的历史隐喻。平铺的空间网络既是塑造城乡平等对话的语境基础,也导致了女性对多重身份角色的承担,进而与下乡实践产生缝隙,成为时代性表征。总之《经山海》注意到日常生活语境的崛起,思考吴小蒿这一边缘女性融入公共空间的动力、心态与相互意义,为乡村振兴这一当代话题提供了新的理解可能。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百家评论》 2023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0

共引文献8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