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菲勒斯的表征——论《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茄子”的书写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女主角费尔明娜·达萨面对求婚者犹豫再三,最后只提出一个条件,竟是婚后不要让她吃“茄子”。这一看似荒诞的书写,实则与人物的选择和命运息息相关。“茄子”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符号,实则在文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透过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视角,可以得出《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茄子”的书写,隐喻着费尔明娜的选择与决定,体现出父权制度的征服和确认,象征着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压抑与屈从,蕴含了女性主体的回归与和解。经由菲勒斯这一精神分析术语,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与发展,使其具有了新的含义。女性主义的建构应该打破旧有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寻求和重构具有女性自身生命经验的价值。
作者 李康杰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Aesthe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7

  • 1凯特·米利特 钟良民译.《性的政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2拉康.《文选》(Ecrits.A Selection),亚兰·谢瑞登译,见宋素凤.《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111页,112页.
  • 3克里斯蒂娃.《诗语言的革命》.参见宋素凤.《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147-148页.
  • 4斯拉沃热·齐则克.《大卫·林奇,或女性的忧郁》,见《快感大转移》,胡大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五节.
  • 5李银河.《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上)》,见荒林主编.《中国女性主义》(2005年春季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17页.
  • 6康正果.《浮世的炎凉风光》,见康正果文集.《身体与情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80页.
  • 7西蒙·波娃.《第二性》(The Second Sex),纽约,温提支出版社,1989年,第41页.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