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时间—影像”和“运动—影像”在电影《地下》中的运用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德勒兹通过论述一系列欧美电影,将电影划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古典电影(运动—影像模式),一种是现代电影(时间—影像模式),运动影像以人为中心,主角的情绪动机使他做出迅速敏捷的行动,行动存在于空间中,所以空间大于时间,时间成为了空间的附属物。当运动影像中的人物接收了外在刺激,但并没有及时做出反应,而是存在一个“迟滞的瞬间”,使得行动中断/无效,那么时间便得以凸显,运动影像便滑向了时间影像。库斯图里卡的著名作品《地下》中有“时间影像”和“运动影像”这两种不同的影像模式,而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在影片中还呈现某种“对立同一性”。
作者 胡小慧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4期137-140,共4页 Aesthetic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9

  • 1柏格森.《物质与记忆》(第七版序及第一章).
  • 2柏格森.《物质和记忆》第一章.,.
  • 3Cinema 1: the Movement-Image, Continuum,1986, p.60.
  • 4《电影1》第五章“知觉影像”.
  • 5《电影1》第四章“运动影像及其三个种类--柏格森注解2”.
  • 6钱态,应雄主编.《中日影像文化的地平线》“后记:一秒二十四个变化”,p.222.
  • 7Cioema I: the Movement-Image, p.66.
  • 8《电影1》第六章“感情影像--脸部与特写”.
  • 9《电影1》第十二章“行动影像的危机”.
  • 10Cinema 2: the Time.lmage, Continuum, 1989, p34.p.84.

共引文献4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