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中数学行为动词“理解”的案例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数学教学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第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第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你怎么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评价)?本文以基于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二册)“10.1.3古典概型”的教学案例,来阐述对课程目标里行为动词“理解”细化的策略,使得“理解”可操作以有利于教学设计。
作者 王波
出处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23年第4期25-27,共3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行为动词”的案例研究(项目编号JK20063)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9

  • 1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7
  • 2L 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回顾[Z].谭晓玉,袁文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3L W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皮连生,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4李雁冰.课程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 5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6斯卡特金.现代教学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26.
  • 7约翰·杜威 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
  • 8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 9石欧.教学病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 10保罗·弗莱雷 顾建新 赵友华 何曙荣 译.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38,40.

共引文献32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