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太南(难)了”“有内(那)味儿了”“夺笋”,分别属于《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公布的2019、2020和2021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本文从用字的角度出发,揭示以“南”替“难”、“内”替“那”、“夺”替“多”、“笋”替“损”的借用现象,明确其为借用职能中的通假。网络流行语中的通假现象之所以形成,除了通假本身的历史传统和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外,使用者的语言文化消费心理是其得以通假的重要因素,虽然这种通假现象不利于用字规范,但可以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资料。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3-177,共5页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互联网时代语言动态性与语言文明建设研究”(19YYC151)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自由探索项目“1949-1999年海峡两岸会意学说研究”(2021TS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