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常生活媒介化:基于“电子榨菜”的思考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日常生活媒介化视角出发,分析电子榨菜如何从空间到时间建构日常生活的媒介化;剖析其流行的社会成因与大众抵抗时间焦虑、过度媒介依赖、获取情绪价值等特质相关;反思其背后存在的时空失序、休闲异化以及自我消解等重要社会问题。文章摆脱以往研究的宏观视角,从微观角度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媒介化如何持续地重构人们的日常生活。
作者
孙珉
吕雯思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2,共5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电子榨菜
日常生活媒介化
媒介化社会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4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744
同被引文献
184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7
1
克劳斯·布鲁恩·延森,曾国华(译),季芳芳(译).
界定性与敏感性:媒介化理论的两种概念化方式[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1):113-125.
被引量:21
2
侯东阳,高佳.
媒介化理论及研究路径、适用性[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5):27-45.
被引量:53
3
吴洁.
场域视角下的媒介化社会:内外流变与现实挑战[J]
.东南传播,2022(4):1-2.
被引量:7
4
孙信茹,杨星星.
“媒介化社会”中的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J]
.国际新闻界,2013,35(7):87-93.
被引量:42
5
胡翼青,郭静.
自律与他律:理解媒介化社会的第三条路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6):128-135.
被引量:42
6
亨利·列斐伏尔,叶齐茂(译),倪晓晖(译).
日常生活批判[J]
.中国哲学年鉴,2018,0(1):371-371.
被引量:1
7
彭兰.
媒介化、群体化、审美化: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改写的“消费”[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9):129-137.
被引量:32
8
彭兰.
视频化生存: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J]
.中国编辑,2020(4):34-40.
被引量:188
9
陈守湖.
媒介·文化·审美——媒介化时代的日常生活实践[J]
.媒体融合新观察,2022(1):23-27.
被引量:4
10
张笑夷.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意义再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7):15-22.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64
1
吴世文.
多重视角中的媒介娱乐化现象[J]
.东南传播,2008(5):76-77.
被引量:4
2
甄峰.
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3):16-26.
被引量:58
3
卜卫.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1):29-33.
被引量:335
4
包智明.
论社会结构及其构成要素[J]
.社会科学辑刊,1996(5):29-34.
被引量:13
5
喻国明.
“渠道霸权”时代的终结——兼论未来传媒竞争的新趋势[J]
.中关村,2005(1):115-115.
被引量:6
6
潘立勇.
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6):5-11.
被引量:101
7
童兵.
让每个社会成员分享媒介化社会成果[J]
.新闻与写作,2006(1):19-19.
被引量:16
8
刘海龙.
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J]
.国际新闻界,2005,27(2):53-59.
被引量:62
9
卞冬磊,张稀颖.
媒介时间的来临——对传播媒介塑造的时间观念之起源、形成与特征的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1):32-44.
被引量:134
10
孟建,赵元珂.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
.国际新闻界,2006,28(7):24-27.
被引量:312
共引文献
744
1
杨宁.
残障群体的媒介呈现与形象建构——以短视频平台场域中的残障博主为视角[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4):122-126.
被引量:4
2
李耘耕,孟筱筱.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流动、健康码及“治理型隐私”的实践逻辑[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2):40-61.
3
刘晓静,罗艺晨.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对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以哈尔滨在地博物馆为例[J]
.新闻传播,2024(16):46-48.
4
岳山,张彦.
互联网亚文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传播——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
.新闻传播,2021(18):23-24.
被引量:4
5
曹瑞琪.
公共卫生事件中科技新闻报道伦理失范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中“双黄连”相关报道为例[J]
.新闻传播,2020(17):19-20.
被引量:1
6
黄滢诺.
高校学生的媒介化生存:以校园Vlog为例[J]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1):170-246.
7
李晴晴.
凝视中的自习:学习直播间的学习文化实践[J]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1):94-169.
8
赵云泽,路梦婷.
人工智能时代短视频成瘾原因及解决机制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7(3):127-138.
被引量:1
9
吕文春,刘大为.
从“吃了吗”到“Hi”:招呼语的社会生成与表征探析[J]
.新闻知识,2023(7):36-43.
10
邹鑫.
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西部乡村的空间再造与传播再生——以“关中忙罢艺术节”为例[J]
.新闻知识,2023(3):43-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84
1
喻国明.
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3):114-117.
被引量:6
2
孙萍,邱林川,于海青.
平台作为方法:劳动、技术与传播[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S01):8-24.
被引量:104
3
陈晓婷.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电子榨菜”消费行为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3,9(4):77-79.
被引量:4
4
王智平,王子涵.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MBTI人格测试网络社群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2,8(19):84-88.
被引量:5
5
昝小娜.
短视频供求索交的自组织机制与模型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160-168.
被引量:4
6
李佳蔚.
短视频视觉说服的符号化机制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144-150.
被引量:8
7
李京丽.
“媒介化生存”的基本逻辑与危机——基于媒介与时空关系研究历史的考察与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29-36.
被引量:18
8
全燕.
算法驱策下平台文化生产的资本逻辑与价值危机[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3):141-146.
被引量:24
9
郑作彧.
化用的生活形式,还是共鸣的世界关系?——批判理论第四代的共识与分歧[J]
.社会科学,2021(3):53-67.
被引量:25
10
王杰,来昕.
倍速播放:青年闲暇时间的消费与异化[J]
.当代青年研究,2022(4):36-4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3
1
朱怡.
全媒体视听的理念演进与创新指向[J]
.新媒体研究,2023,9(15):76-79.
2
李晓梅,王勃瑛.
回归真实:Z世代青年群体反消费主义的动因与实践——基于对“豆瓣”反消费主义社群小组的考察[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4):106-112.
3
孙萍,何锦娜,刘姿君.
青年文化的数字化生产:平台的日常化与表达的政治[J]
.中国青年研究,2024(2):4-14.
被引量:6
4
王欣羽,丁汉青.
媒介社会化背景下的传媒经济研究——2023年传媒经济文献综述[J]
.教育传媒研究,2024(1):31-38.
5
吕梓剑,朱咫渝.
是谁夺走了睡眠?——基于“熬夜玩手机”的时间异化批判[J]
.新闻记者,2024(2):61-76.
被引量:2
6
张雅楠.
“电子榨菜”的爆火成因、时代症候及诊治理路[J]
.思想理论教育,2024(5):100-105.
被引量:1
7
许心,邵璐.
视频化生存:使用与满足视域下“电子榨菜”消费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4,10(5):90-92.
被引量:1
8
邵梓晟,丑越豪.
媒介化社会中现实焦虑的虚拟表征——基于MBTI的思考[J]
.视听,2024(7):95-99.
9
伊靳涛.
今天吃啥“菜”:媒介化进食的物质网络与主体嬗变[J]
.新媒体研究,2024,10(8):97-100.
10
郭胜男.
电子榨菜:“Z世代”数字时代的“庇护所”[J]
.新潮电子,2024(10):244-246.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孙萍.
平台研究的想象力:概念、生态与公共价值[J]
.新闻界,2024(5):13-22.
被引量:3
2
阎国华,韩硕.
数字身份:青年群体虚拟生存符号的构建与审思[J]
.中国青年研究,2024(6):44-51.
被引量:4
3
夏当英,李静.
技术二重性:数字时代“空巢青年”的情感体验与主体解困[J]
.中国青年研究,2024(7):38-47.
被引量:1
4
林仲轩,吕梓剑.
神圣的复归?——电子木鱼的文化阐释与“叙魅”逻辑[J]
.未来传播,2024,31(3):59-69.
5
朱丽丽,何啊龙,马丽丁娜.
何以“速生速朽”——微短剧文本叙事、传播势能和受众体验中的加速暴力[J]
.南京社会科学,2024(7):78-88.
被引量:3
6
汪永涛.
数字化时代青年文化的新特征与新趋势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0-97.
7
宋佳,王卉卉.
全球数字经济转型与青年就业:趋势、挑战及应对[J]
.中国青年研究,2024(10):102-110.
8
潘佳欣.
赛博栖息地:电子榨菜视域下Z世代青年精神生活透视[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21(11):30-35.
9
姬德强,王琳.
2024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理路、理论特征与未来想象[J]
.对外传播,2024(12):19-23.
1
周欣宁.
灾难与诱惑之“花” ——从“Flower”看《尤利西斯》《塞壬》中的双重诱惑[J]
.华章,2022(4):42-44.
2
吕鑫.
《萌探探探案2》 多元IP刷新“迷综”定义,彰显解压和治愈底色[J]
.中国广播影视,2022(24):176-177.
3
季泳含,刘嘉.
无声电影中高效叙述体的时间建构[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2(11):115-118.
4
龚思维.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视域下“倍速播放”现象研究[J]
.视听,2023(5):128-130.
5
吴柳茜.
赛博朋克美学出现的社会成因与相关美学思想研究[J]
.美术文献,2022(11):14-16.
6
缪林芮,余玥.
前卫艺术中的公共性萌芽:20世纪90年代成都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前卫艺术[J]
.公共艺术,2022(5):58-63.
7
罗祎文.
高卷入,还是低卷入?——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状况研究[J]
.青年记者,2022(22):47-49.
被引量:2
8
龙腾芳.
智能时代人机关系的革新与危机[J]
.新闻传播,2023(7):31-33.
9
朱琦.
论高校包装设计教学课程建设与创新发展[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3(2):133-136.
10
关琪,查月文,谭人殊.
传统村落民居自发性建造的可持续更新研究——以剑川沙溪地区民居建造为例[J]
.城市建筑,2023,20(8):87-89.
当代传播
202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