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萆薢是中医使用已久的传统药材,在其利尿还是缩尿的观点上,历代医家却多有争论,不利于研究。历史上萆薢药材来源混乱,早期多杂于菝葜、狗脊,明朝后常与土茯苓相混。考据文献发现,明清时期是萆薢利尿缩尿争论产生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调节脾肾说”“疏泻水道说”等新观点。现代研究认为萆薢降尿酸、保肾脏,可缓解急性痛风性肾病加重期的少尿、无尿,减少慢性痛风性肾病早期多尿、夜尿,但尚未发现较明确直接利尿或缩尿作用,其混用品土茯苓则能剂量依赖地直接利尿。分析药材来源与文献论述演化,发现争论的发生发展与其药材来源变化具有相关性,结合现代药理后推测争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一是药材来源混乱导致萆薢与土茯苓的功用混淆,二是医家对痛风性肾病不同病理类型、发展阶段产生的不同认识,其利尿缩尿争论并非二元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实质是对萆薢功效认识的发展与深化。
作者
崔家祥
王洪海
CUI Jiaxiang;WANG Honghai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4-807,共4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SDYAL19145)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9-0045)。